2010年,我们在“涨”声中度过。20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全年经济数据,其中,2010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4.6% ,环比上涨0.5% ;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3.3%。“涨”声当头,如何跑赢 CPI,让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不缩水,已经成为时下公众最为关注的话题。
老百姓更加关注CPI
“2010年,我记住了一个新名词,叫做CPI,因为我发现蔬菜、大米、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与这个东西密切相关,自然也与我的‘钱袋子’密切相关。”广州退休工人赵穗兰女士说。
广州大学毕业生王贝贝已切身感受到“涨”给自己带来的生活压力。“2010年,房租上涨了、交通费用上涨了、服装价格上涨了、日用品价格上涨了、中午吃的盒饭价格倒是没涨,但分量明显缩水,实际上是变相涨价。”王贝贝说。
数据显示,自2010年7月起,国内物价涨幅逐月攀升。11月CPI同比上涨5.1%,创下28个月以来的最高,尽管在相关部门系列政策组合拳的调控下,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,棉花、食糖和化肥价格高位回落,但引发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。
对此,业内分析人士指出,正是因为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的价格大幅波动,影响了老百姓的吃喝住行,才使老百姓更加关注CPI数据。
稳健投资保卫“钱袋”
业内分析人士表示,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我国居民缺乏合理规划理财的意识,因此,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或者家庭经济变故,其应对能力往往较差,应更多关注一些稳健型的投资方式,建议不妨关注以下四个方面:
一是固定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。受央行进一步加息预期的影响,投资短期理财产品的风险性较小。目前很多银行都发行了3个月、6个月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,收益率在2.6%至2.8%之间,尽管收益率不算太高,但保本保利,操作周期比较灵活,及时银行加息也可以转入定期。
二是投资一些分红型保险产品,分红险长期平均收益率稳定,是保守型投资者参与较多的投资品种。值得关注的是,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分红型理财产品都声称年收益率可达到4%左右,但从2010年的市场情况来看,多数产品的收益率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,而是处于2.5%左右。
三是投资收藏品和艺术品。这些产品既有一定的艺术价值,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,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理财选择。
四是投资贵金属。前期黄金和白银的涨幅较大,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,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。目前投资贵金属主要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考虑,分散投资风险。
然而,专业人士也提醒广大投资者,尽管投资收藏品市场具有相对较高的回报率,但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,要想跑赢CPI,既需要准的眼光也需要好的心态。
数据解读
2010年CPI的快速增长引起了老百姓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,2010年全年的CPI涨幅为3.3%,超出了全年CPI控制目标。对于老百姓来说,经济数据带来的不简单是“意外”或者“意料之中”,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未来走势的关注和疑问,
从月度同比涨幅来看,CPI全年持续上涨,从 2010年年初的1.5% 一直上涨至11月份 5.1% 的高位 ,而 12月份 4.6%的同比涨幅则是在连续6个月上涨之后的首次回落。
物价调控拉住了CPI“牛蹄子”
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认为,2010年12月份物价同比涨幅之所以会有所回落,主要还是由于基数效应导致的。
数据显示,2009年12月份,CPI同比上涨1.9%,较当年11月份增加了1.3个百分点。根据测算,2010年11月份CPI同比数据仍然有一个百分点的翘尾因素影响,而这一影响在12月就没有了。
此外,在调控之下,食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保持了平稳态势,甚至有一些产品价格出现了回落。
农业部“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”月度数据显示,无论是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还是“菜篮子”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在2010年12月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。
从商务部公布的食品和生产资料周度价格数据看,2010年12月上旬食品价格在经历了三周的下跌之后才开始出现上涨势头。
国泰君安宏观数量主管姜超认为,从2010年11月下旬开始对蔬菜价格的调控是食品价格小幅回落的重要原因。
虽然2010年12月份CPI涨幅有所回落,但是2011年CPI却有着继续走高的趋势。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,很大程度上会推高1月份的新涨价水平,1月份CPI可能再次刷新纪录。
今年仍有继续走高的趋势
自2010年12月下旬以来,各种极端恶劣天气在我国多处出现,贵州、湖南、广西、江西、重庆等多个省市区遭受低温凝冻灾害,而持续的雨雪天气已经开始对物价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,1月10日至16日的一周中,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 6.1%,仅有生姜价格下降了1.4%,其余17种蔬菜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。
除了国内蔬菜价格的上涨,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也是推升物价上涨的另一大隐忧。时富金融高级研究经理田勇表示,“2010年俄罗斯等小麦主产区都有天气灾害,推动国际粮价出现很大幅度的上涨,小麦、玉米涨幅都非常大。国外粮价上涨会传导到中国内地。”
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表示,2011年一季度粮食、蔬菜、猪肉价格上涨将引领食品价格上升势头。
市场预期,2011年CPI将因为调整相关权重而改变一直以来被低估的局面,调整后的CPI将更真实反映物价水平。
CPI权重重组,食品类将降低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,根据居民消费支出情况,国家统计局每年对食品、居住等 8大类的CPI权重进行微调,每5年进行一次大调。CPI权重不是人为确定的,是根据大约13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结果确定的。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,可居住类支出却一直没有在CPI中充分体现,而食品类价格又在CPI中占比较大,而成为直接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。
对此,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也坦言,目前中国CPI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:一是居住类、教育类权重偏低;二是一些非义务交易项目收费调查不完善。
2011年CPI编制的新权重方案中,居住类、医疗保健类、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权重将上升,食品类权重将下降。
来源:半岛都市报